發布時間:2018-11-30瀏覽量:5156
“2018我要去米蘭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在11月29日精彩亮相于廣州設計周。經過6個月的爭分奪秒,在1000多份的作品的投稿中,最終誕生全國10強。此次,康耐登聯合網易設計邀請到業內頂尖設計師位臨現場,呈現了一場設計界的饕餮盛宴。
“我要去米蘭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是2016年由網易設計聯手康耐登共同發起的公益賽事,為中國當代青年設計力量與設計新勢力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并將中國設計未來的成長與思考帶向世界的舞臺-米蘭,2018年4月網易設計&康耐登以設計展覽和中意對話的形式帶入更多的思考與交流,以啟發青年設計師的成長。
“2018我要去米蘭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將更多聚焦中國青年室內設計師的力量,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有思考有態度的實力派設計師,并在2019年4月免費資助10位青年設計師一起前往米蘭交流學習,用態度和行動正名中國設計。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集美組總裁/設計總監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林學明、香港泛納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潘鴻彬、美國紐約康威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馬康威、臺灣著名設計師/繽紛設計總監 江欣宜、香港鄭樹芬設計事務所合伙人 杜恒、頂賀環境設計 董事長/深圳市室內建筑設計行業協會會長 何瀟寧、GID格瑞龍國際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曾建龍、網易家居/網易設計全國總編輯 胡艷力、康耐登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永康等關心中國青年設計師成長的行業大咖蒞臨現場,并為參與決賽的15位青年設計師提供了詳細的設計建議和指導。
選手現場演講 進一步講解作品理念
2018我要去米蘭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十強名單公布:
(以下排序不分先后)
李一
李一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作品:《理 白》
現代的建筑基礎總是能讓我的個人愛好得到盡大化的吻合,干練的線條,敞亮的地下庭院,時尚的下沉式客廳無一不在述說這份關于現代與東方美學的生活語言。
呂愛華
北京尚界裝飾有限公司 創始人
作品:《逐光而居》
光之于空間意義非常,對于momo的新居而言,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無不逐光而居,但光照若成暴曬,便不那般美好。呂愛華對原建筑進行一番調整后,過度采光而致的室溫過高現象得以緩解,光影婆娑,微風徐徐,如此甚是舒適。
于是
GP design上榀設計 董事、合伙人
作品:《陽光城 檀院》
設計采用流行的新中式設計理念,以東方禪意和時尚輕奢的結合為整體設計布局,空間洋溢著莊重大氣、自然靜寂、時尚清雅的精神特質,凈化喧囂塵世中人們心靈的浮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新中式之美在于意境之美,真正的美再其禪意的氛圍、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臻g運用色彩、燈光、材料的對比與搭配,借景造景,相互滲透,演繹了禪意讓空間靈動起來。
沈勁夫
HOWONE MAX 浩壹設計工作室 主持人
作品:《27號住宅》
作為一個住宅項目,它的設計理念基于自然光、簡潔性、舒適性、藝術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系。接到業主的委托后,我們針對家庭人員結構、生活習慣以及空間硬性要求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多種可能性的探討。
生活的樂趣就是在各種場景中的情感交織。藝術一直是生活的趣向。入口的寧靜讓歸家后能忘掉城市與外界的喧囂和嘈雜。Dalí的畫作與Francoise Abraham的雕塑藝術品以及家具陳設體現了空間的品味與調性。由于此項目是一個舊改設計,在保留原有樓梯基本結構的同時如何賦予它應有的角色是設計的難點也是希望借此成為的亮點。
鐘行建
鐘行建室內設計師事務所創始人
作品:《東莞僑信云起銷售中心》
流水行云,任意所至,便是僑信.雲起會所的設計概念緣起。正所謂設計的一切,根植于生活,心性的歷練,能經得起生命的一些考驗,定當如行云流水般,信步,前行。前廳入口處,設計師希望空間給人一種讓心頓時安靜下來的感覺,水的形態最能洗滌客人來時紛亂的心緒,所以設計師將疊水與接待功能合二為一,使之成為第一個空間的焦點,以達行至水窮處的后續期待感,引導著客人迫切期望向內行進。進入洽談區,色、聲、香、味、觸全面襲來,疊級的行云紋線條順流而行,仿佛整個天花都是云海,引導著客人的視覺動線,思緒也隨著行云流水般蕩漾開來。
沈墨
時上建筑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作品:《塔莎杜朵民宿》
塔莎杜朵改造自一間普通的農民房,項目面積共1300平方。打破固有的規則結構,在大面積留白的墻體上開出一個個錯落有致的小窗。因地制宜,結合四周一望無際的綠色有機農場,透過大開窗的設計將綠色映入室內,無處不體現著共生與生態。
設計師保留了原始的瓦片屋頂與橫梁,外墻刷上一層大地色的涂料。在房間的設計中則將白墻與木質材料相結合,空間變得自然純粹,配以現代化簡約的裝飾,以黃銅材質家具為點綴,映出低調與雅奢,提升室內的整體氣質。設計師為這座建筑賦予了三種儀式感,鳥籠入戶門設計、汀步式走道設計,入戶“木盒子”設計。
閔而尼
Wutopia lab 創始人
作品:《阿那亞兒童餐廳》
日常的奇跡我希望我的建筑實踐能夠以豐富的想象和藝術夸張的手法,對現實日常生活進行“特殊表現”,把現實日常生活變成一種"神奇現實",創造出能夠揭示現實生活真相的日常的奇跡。"奇跡是現實日常生活的必然產物,是對現實日常生活的特殊表現,是對豐富的現實日常生活進行非凡的、別具匠心的揭示,是對現實日常生活狀態和規模的夸大。”夫人和我希望我們的建筑能夠變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實,我們設計的阿那亞兒童餐廳便是這設計哲學最好的范例。
趙楠
BIAD主任建筑師
作品:《街外有街,巷內有巷》
設計師基于“內巷”的概念,在設計的過程中嘗試很多的可能性,而在建造的過程中盡可能使用普通的建造、裝修方法去實現和表達它。設計師執行了很多他們稱為空間的“搭載”與“卸載”設計,在這個過程中他意識到這個空間的隱私性與開放度之間的關系和比例是設計的重點。
設計師把不同類型的房間視作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間體,每個空間體設置至少兩個或更多的與其它塊體的“連接”,例如洞、窗戶或者門,由此整體空間形成了墻體掩映,空間流動的效果,就像是“街區內的街”,“胡同里的巷”。
仇萍
蘇州一野設計事務所 設計師
作品:《昆山御瀾灣》
家比大自然更盎然的庇蔭處回家開啟了與自我對話的序曲。
朱海博
一同創意集團 設計總監
作品:《集酷河宿野奢酒店二期空間設計》
在城市的鋼筋混凝土中關久了, 內心總渴望著去過清風拂面、恬淡自然的生活。 想移步換景,想空間流動, 到一個會因季節變化而變幻的舒適空間。深圳壹同設計有限公司傾注其對于自然與空間的設計情感,為北京集酷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集酷.河宿”模塊化野奢酒店進行全案室內空間設計。揚州集酷·河宿野奢酒店坐落在揚州生態科技新城的七河八島區域三面環水,清晨聽鳥鳴,晚間聞蛙叫,一到這里就會讓人卸下防備享受自然帶來的舒適感。以“原生、野奢”定位該酒店的概念設計,結合極簡東方調性,將自然元素及景觀納入室內空間,力求打造一個無刻意雕琢的極致享受休閑度假環境。
正如評審嘉賓所說,設計要有氣韻,不要被眼前的裝飾掩蓋了人的靈性。好的設計從空間的思考到生活場景的體現都是溫暖而舒適的。
中國設計在國際的舞臺上獲得認可的道路還很長,“我要去米蘭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將持續發掘中國設計新勢力,并凝聚更多的設計力量幫助青年設計師成長。本次2018年“我要去米蘭 中國設計力青年榜”的完美落幕,展示出了中國當代創新力量,挖掘出一批優秀的青年設計師,助力讓中國設計走向國際。2019年4月,期待一起在米蘭揭曉最終三強!